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调研之窗 > 详细内容
浅析安康地区潜在自然灾害的预防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田军科 发表时间:〖 2015/1/30 浏览人数:〖 5070044

作者:田军科       陕西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燕王中心校

   【摘要】秦巴山地安康地区地质构造大致由东西向的秦岭地槽褶皱系与四川台向斜边缘弧形褶皱系两大地质单元构成,地质构造复杂。在此地质基础之上,经长期的自然作用和近期的人为作用下,地貌类型多样;加之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区域,属于典型的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更为水旱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种潜在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长期以来,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阻力,为此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调查访问在对本区的地理环境概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析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潜在灾害,并作出初步的预防对策,以期为当地发展做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秦巴山地 地质地貌 自然灾害 分析 预防 建议
     秦巴山地地处构成我国中东部大地构造单元的华北地块与南方杨子地块的结合部,地质构造上受二板块南北加持,经过多期次多阶段作用,在地质相对稳定期地表沉积堆积物,在地质相对活跃期,地壳相对上升或下沉,从而使得地表形态发生剧烈变化,多火山,地震等(因而现今本区多火山岩和变质岩出露);在冰期又受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发育。在此地质基础之上,经长期的自然作用和近期的人为作用下,地貌类型多样;加之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降水集中,更为多种潜在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长期以来,本区多水旱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安康——岚皋——南宫山”一线考察),查阅文献,调查访问在对本区的地理环境概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析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潜在灾害,并作出初步的预防对策,以期为当地发展做出有效参考。
    第一部分:安康地区“安康——岚皋——南宫山”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气候与降水
    本区理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秦巴山地地形限制使得气候具有南北过渡性和山地丘陵区的独特性。年平均降水量为980MM,夏季暴雨集中,强度大,历时短,冬季干燥少雨,时间短促。
    一般情况下,秦岭南北与东西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西部大于东部,南坡多于北坡,季节性降水过程差异也很明显;大巴山使秦岭山脊、汉江河谷降水减小;使秦岭东南坡强降水增加, 大巴山本身降水增加幅度最大;大巴山峡口地形将大量暖湿气流向北输送, 在秦岭南侧和东侧的迎风坡上产生强降水, 而峡口两侧由于地形阻挡气流通过, 使其下游地区降水减少.秦岭使大巴山和汉江河谷降水增加, 使山脉本身降水减少。总体来说,.受地形影响,本区自然降水丰沛,地表径流量大,地下水储藏优质。
    2、地质地貌与地质灾害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按海拔高度可以划分为宽谷盆地、低山丘陵(安康汉江河谷地带),中低山(安康——岚皋)、亚高山(岚皋——南宫山)等地貌,按地质成因的不同又包括火山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重力地貌等,区域内又由于山高谷宽,河流极其发育,且多石质河床,开辟“V”型河谷,多串柱状小型盆地。
    复杂地形与气候的共同作用,加上人为不合理开垦使本区域成为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的多发区。
    3、土壤与植被
    秦巴山地按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地区主要分布有潮土、水稻土、黄棕壤、棕壤,但主要特点是受地质条件影响深刻多石质山体成土过程缓慢,土被普遍较薄而区域分布不均匀,厚度区域差异大。
    植被类型以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受本区独特气候的影响深刻,加上区域纬度适中,气候湿热,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极高部分地区达80℅~95℅,一般地区都在75℅及以上。
    第二部分:本区潜在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分析
    总体来说本区环境保护工作还是十分到位的,但是在部分地区的部分植被还是深受人为破坏,主要包括工程破坏,农业垦殖破坏,不合理的聚落分布破坏,如筑路、架桥、开挖山体、开矿设厂,建造房屋,开辟耕地等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地段可见或者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综合分析其致灾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
    自然因素:
    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本区多石质山体,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加上部分地段植被破坏严重,生物根劈、流水侵蚀,风力作用强烈,岩石多松散碎屑堆积,土被薄,遇水混合,在山体底部受侵蚀后,其上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与水石杂质碎屑沿着一定的坡面做整体滑塌,进而发生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房屋农田,道路河流多有巨大的威胁和破坏。
    人为因素:
    1、工程破坏
    本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势多低山丘陵,险峻陡峭,沙石破碎,加上多褶皱断块,山地面积广大(占本区土地面积的60 %) ,山地土层薄,植被覆盖率差,致使雨季降水淋溶作用加强,暴雨后径流集中很快,流速大,来势凶猛,极易发生土壤侵蚀。而在山地地区进行的一些工程建设如开隧道,修铁路,公路,架桥,水库等工程量极大,很容易使植被破坏土地裸露,当植被被破坏后,地面又无排水系统,而侵蚀必然加剧,沟蚀普遍发生,土地遭受切割,造成地形支离破碎,土壤结构易被破坏分散,随着地面径流而流失。所以在进行筑路架桥修坝等工程时应避免打破山体自然平衡,不然将导致山体滑坡,雨季泥沙俱下,爆发泥石流,毁坏农田,冲垮桥梁房屋,,破坏植被,阻隔小河改道,加剧水土流失。
    2、农业不合理开发
    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980mm。暴雨集中,强度大,历时短,入渗有限,容易冲刷侵蚀地表,丘陵地形破碎,坡度陡,植被覆盖率低,防护能力差,枝叶截留弱,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壤以黄褐土及黄粘土为主,表土层疏松浅薄,易受侵蚀,风化严重,经雨水冲刷后容易形成水土流失.浅山丘陵区域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但是粗放的挂牌地,坡洼地等农业用地随处可见,不仅坡度陡峭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灾害,而且跑水跑肥,生产量底下,但人们还是继续加大垦殖面积,导致恶性循环。
    3、原始的分散聚落方式
    本区山地丘陵地带因地形限制,聚落多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点状分散型分布方式,为方便生产,山民们多按个人愿望而选择居所,农村聚落零散的分布于不同的山头,也就增加了不必要的自然利用和自然破坏。(如两个山头上的两户人家,若同住于一个山头且邻居,则比分开居住要少开发一半土地也就减少破坏) -往往居住区附近的植被被大量破坏。
    第三部分:潜在自然灾害的对策
    针对该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简要做出如下对策: 
    1、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并举
    因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应该多采取必要的工程护坡措施,及时排查潜在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致灾因子,并第一时间彻底清除障碍,减少隐患。对于植被稀疏或者植被破坏严重的山体进行有效植树种草,尽快恢复生态,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2、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科学施工
    工程建设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渠道,但是不能舍本逐末,为了工程建设而不顾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施工前科学规划而且应在工程后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即及时的对工程区破坏了的环境给予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补偿,使其在短期内尽快恢复。
    3、加大扶贫力量,加快山区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本区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划分为宽谷盆地、低山、中山、亚高山等地貌,很多地区坡度都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但是粗放的挂牌地,坡洼地等农业用地随处可见,不仅坡度陡峭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灾害,而且跑水跑肥,生产量底下,但人们还是继续加大垦殖面积,究其原因都是迫于人口粮食压力和经济贫困,因此,政府应该有必要的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加大扶贫力度,发展土特产、高效优质的农业经济作物,加快山区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4、合理规划山区聚落,施行必要的行政引导
    秦巴山地农村地区,农民世代以土地大山为依靠,因此住宅多傍农田就近分布,本区山地丘陵地带因地形限制,聚落多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点状分散型分布方式分布,为尽可能的利用当地农业自然资源,山民们多按个人愿望为照顾生产而选择居所,也就增加了不必要的自然利用和自然破坏,因此政府一定程度上应该实行必要的行政引导,合理规划农村住宅用地,尽量使其集中连片,减少土地浪费和生态破坏,起到预防自然灾害的目的。
    第四部分:结语
    自然环境保护和灾害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长期不懈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面对潜在的自然灾害,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要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生存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达到地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科学出版社
《地貌学》中科院《自然地理》编委会
《地质学基础》华东师大出版社
《安康地区地理志》陕西师大出版社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开学季,寻找属于自己的教育信仰!
我给偶像点了个火
节后离别潮:致敬远走他乡逐梦人!
巨匠虽逝去,经典永流传
在他乡
幸福像花儿一样
基层教育沉思录
上一条信息:汉寿法院念好“三字经”执法为民向前看 下一条信息:展开品质活力永州新画卷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