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义丈夫李怀道照顾瘫痪妻子的故事
在风景秀丽的鸡笼山北麓,有一座村庄叫熊官塘,村庄里有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他的名字叫李怀道,2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用大仁大义演绎一场真实感人的故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胸“怀”慈善心,铁肩担“道”义的大名含义,兑现了对妻子的承诺。
大难降临情愈坚 谈到妻子王克英的病因,李怀道的心不免一沉。事情还得追溯到1996年的1月。那时妻子王克英还在原腰埠乡面粉厂做炊事员。因其他职工请求,王克英接连几晚替班烘干面条,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极度虚弱。不料,悲剧发生了。1月6日那晚,她突发高血压致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和县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噩耗传来,李怀道犹如晴天霹雳,瘫倒在地。几近崩溃的他望着昔日健康能干的妻子右半身完全失去知觉只能瘫痪在床心如刀绞。但他很快忍住悲痛镇定下来:妻子倒下了,但他不能倒下,因为他是妻子的天,是家的顶梁柱。他认定一个理:只要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夜里,他时常安慰妻子:“你放心,只要你有一口气,我绝不会抛弃你!只要我活一天,我就陪伴你一天!” 尽孝当为男儿志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李怀道家里,这句话并不成立。长子李仁好1994年大专毕业后原本可以分配到县乡镇企业局工作,但他却放弃去和县工作的机会;许多朋友好言相劝让他去大城市高薪工作,都被他一一谢绝。最终李仁好留在了离家不远的西埠镇超硬材料公司担任会计。为能替父亲分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从工作到现在已有20年,乡里乡亲总能不间断地看到李仁好照顾母亲的身影。“母亲瘫痪在床这么多年,现在父亲也渐渐老去。我是家里的长子,我有责任照顾好他们。”李仁好的话虽然简单、朴实,但那份坚信“照顾本是应尽之责”的拳拳孝心无不显露出他对父母的真挚感情。 悉心照顾不言悔 王克英回到熟悉的家后,无法面对自己瘫痪的现实,总是无故发脾气,有时更有轻生的念头。为悉心照料妻子,他辞去了腰埠乡面粉厂会计的职务,带着妻子回乡生活。精神上,他当起了她的“心理导师”,用真情不断呼唤妻子,用信心不断振作妻子,渐渐地,王克英的心态变得阳光了,主动配合丈夫做起了康复训练。为了防止妻子久病卧床造成肌肉萎缩,他每天无数次地帮妻子翻身、伸腿、揉搓、按摩。妻子喜欢看窗外的天。每到天气晴朗时,李怀道都会抱起妻子坐到轮椅上,推着她或是在自家院落或是在道边遛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有了默契,妻子的一个眼神,他就懂得她是要喝水还是要睡觉。 妻子的床头一年四季总有一串新鲜的香蕉,这是李怀道为防止她便秘特地准备的。香蕉买多容易腐烂,为让妻子吃上新鲜的香蕉,隔三差五,李怀道都会拎上菜篮,早早地步行到离家几公里的盛家口菜市场。儿子给他买了电瓶车,但他从来不用。追其原因,他坦然道:“我岁数大了,骑车不安全。我若有了闪失,我的老伴该怎么办哟。”点滴真爱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一颗受伤的心灵。想起20年来丈夫无微不至地对自己的精心照料和精心呵护,王克英眼里噙满了泪水。 大义感动众乡邻 李怀道20年如一日照顾妻子的感人故事,不仅熏陶了子女,更感染了熊官塘周边的村民。乡亲们感动的不只是他的大仁大义,更感动的是他用行动诠释出人间感情的真谛。在采访李怀道的同时,左右邻舍向笔者道出另一个他一直不愿说的故事:李怀道大哥、大嫂因故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刚满9岁的侄子。1962年初中毕业回乡工作刚满16岁的李怀道,毅然决定承担起照顾侄子的责任,这一照顾就是12年。侄子长大成人后,他开始到处张罗侄子的婚事。婚后,为照顾侄孙,李怀道毅然决定让自己的女儿辍学在家带看侄孙。 李怀道家庭的遭遇引起了当地镇村干部的关注,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该村委会有意将他家庭纳入低保户。当村委干部征求李怀道的意见时,他动情地说:“我的家庭是困难,但我已挺过了20多年,相比之下,村里比我更难的还有。我是一名党员,我不能和村民争福利。建议组织上把低保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家庭。”李怀道在谈笑间谢绝了组织上的帮助。 后记: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容颜已褪,爱情弥坚。20年的风风雨雨,7000个日日夜夜,他默默的守护在妻子的身边,用男儿两尺宽的臂膀为妻子撑起了避风的港湾,用执著与艰辛演绎了一份坚如磐石的情感;不离不弃,矢志不渝。用道义守护一份真情,用良知坚守一份执着。弹指挥间,沧桑巨变,如刀的岁月在李怀道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如今,他的背有些佝偻,头发日渐稀少,让人不免心生怜悯。但在李怀道的眼里,却看不到一丝悔意与怨言。李怀道以自己的大义和真情兑现了当初对妻子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