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荣誉殿堂 > 详细内容
风雨同舟摆渡人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王智银 李晓岑 王媛 发表时间:〖 2015/5/22 浏览人数:〖 5070190

——记善厚镇安郭渡口摆渡人孙信文陶志翠夫妻

    30多年前,父亲一句“祖业不能丢”的家训,让孙信文舍弃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在妻子陶志翠的陪伴厮守下,继承祖业,以滁河为家;摇动樯橹,以摆渡为业。3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夫妻俩忍受孤独、淡漠贫富,与木船木桨为伍,与日月星辰对话,秉承一份情操,坚守一份执着,在滁河两岸架设了一座温情的“桥梁”。
    青春年少邂逅情
    说起摆渡生涯,孙信文的思绪便立刻飘回到那过往的岁月。他的 祖辈居住在滁河岸边,初中毕业后,他应聘到本乡安郭小学成了一名小学教师。两年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来到海拉尔市成为一名铁道兵。当兵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呼伦贝尔大草原美丽的自然景致和异地的人文景观让孙信文的军旅生活多了些乐趣。
    后来,孙信文退伍回到家乡,再一次走上讲台。教书闲余,或早或晚他来到渡口帮助父亲摆渡。一次放学,孙信文照旧来到滁河边。只听对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呼喊:“过河哦…过河哦…”,“来了哦……”。孙信文手搭凉棚眺望对岸,只见夕阳下,一片“色彩”映入他的眼帘,原来对岸呼喊的是一位青春健美的姑娘。在攀谈中,孙信文得知她叫陶志翠,全椒广平人。令他惊讶的是陶志翠18岁就入了党,还当上村妇女干部。几次交往后,他开始对这性格爽朗,为人大方的姑娘心生好感,情愫顿生。更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抹绚丽的“色彩”最终入融入了孙信文的生活,成了他终身的伴侣。


    子承父业樯橹情
    婚后,陶志翠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勤恳劳动,积极进步,深得村民的赞许。由于表现出色,当年,陶志翠还作为“新长征突击手”出席了省先进模范表彰大会。遗憾的是,纪念章和荣誉证书不慎遗失,仅存一张与省领导的合影成为陶志翠永远的珍藏和荣光。
    自小喝滁河水长大的孙信文,对滁河有着深深地依恋与不舍。孙信文祖辈三代均是摆渡人,自清朝末期祖爷爷开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大约在上世纪40年代,父亲接过祖爷爷的樯橹,从少年到青年,从成年到老年,敬职敬责、每日每夜地蹲守在滁河边上,风里来雨里去,从不打烊,也从不拒绝一个渡客。临终前,父亲拉着孙信文的手,颤颤巍巍地嘱咐道:“儿呀,祖业不能丢,你要继续做下去呀……”父亲的临终遗言孙信文不得不含泪答应,他忍痛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教书职业,子承父业当上了一名摆渡人。安郭渡口与全椒广平仅一河之隔,由于自然因素和一些客观原因,自古至今无桥梁,渡船便成了两地百姓来往交流的重要交通工具。明理识事的陶志翠理解支持丈夫的选择,并义无反顾陪伴丈夫过着寂寞单调的摆渡生活。
    风雨同舟夫妻情
    老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30多年来,孙信文、陶志翠夫妻俩为践行祖辈的家训,放弃了一切有可能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职业选择,蜗居在滁河岸边,不离不弃,风雨同舟,摇桨划橹,迎来送往,他们的坚守赢得了两岸百姓的夸奖,夫妻俩的热情获得了来往过河客人的口碑。俗话说,世上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摆渡的生活,渡客没有定时,生活毫无节奏,一年四季,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夫妻俩声喊声应,随喊随到。滁河边上居住的人家,最熟悉、最悦耳的便是渡河人和摆渡人悠悠长长的呼应声:“过河哦……”“来了哦……”
    每年的冬腊月和农忙季节是渡口最繁忙的时节,来往过河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从无规律,有时刚刚送走了一位过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声吆喝又从对岸传来。夜间睡不好觉是常有的事,数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孙信文和陶志翠在朦胧的睡梦中被呼喊和电话铃声惊醒,无论是一人或是多人,都得把他们送到彼岸。孙信文有一个很朴素的观点,大凡夜晚过河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急事,自己是个普通人,帮不了人家大忙,帮个小忙是可以的。每次把渡客平安送上岸,一声“孙师傅啊,辛苦你了”的关照话,总是让孙信文的心里暖暖的。
    矢志不渝滁河情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英姿勃勃的孙信文已年近花甲,陶志翠也是芳华不在,夫妻俩眉宇间写满了的沧桑,但笑对生活、乐观豁达的心态依旧。2007年,为保障渡客的安全,提高渡口的安全系数,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又从亲戚朋友处筹借一点,花3万多元购买了一艘机动船。无论何时,只要对岸有人呼唤,他们就有响脆的应答,夫妻俩配合默契,一个发动机器开船,一个撑杆辅助方向,谈笑间,樯橹出没风雨,苦乐自在心中。他们的青春在岁月的流逝中消失,但厮守情分却在同舟共济中凝结。
    令夫妻俩欣慰的是,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却把三个子女培养成材。女儿孙宝珍师范院校毕业后在善厚镇陶店中学教书;大二子孙俊就读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小儿子孙飞大学毕业后远赴深圳打工。夫妻俩肩头的担子也很重,两个儿子尚未成婚。在接受采访时孙信文说:“生不做,熟不丢。摆渡虽然苦,但总是一份营生,也是传承的祖业。再说滁河北岸这边还有不少小学生在南岸上学,我要是不做了,学生上学怎么办?一年三两万元的收入,谁肯吃这份辛苦呢?这里一时没有桥,我的渡船就是孩子们的通道,就是来往过客的桥!”孙信文的语气中虽有几分无奈,但也颇含坚守下去的决心!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风雨同舟摆渡人
上一条信息:承诺 下一条信息:三河法院燕郊法庭被评为“五星级为民服务窗口”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