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调研之窗 > 详细内容
再论法官的法治思维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刘振厚 发表时间:〖 2021/3/10 浏览人数:〖 255042

    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各级政法机关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曾写过一篇《法官的法治思维》的小文,认为法官的法治思维首先在于信仰法治,其次在于力行法治,然后在于宣扬法治。这是从法官思想、行为要求的角度谈对法官法治思维的认识,本文拟从法官思考问题、看待事物、解决解纷的角度探讨一下法官的法治思维。
    要从法治的视角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是一个比较流行和被认可的提法。问题是,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确立导向。人类社会,问题多多。作为法官,从事的是判断人间是非的职业,自然会从中发现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涉及法律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同样越来越多。可是,有些法官经常会随着民间大众舆论的节奏“发现”问题,很少“撇开现象看本质”发现其中的法律问题。比如,曾经是热点今天仍为社会关注的“拆迁”问题,当初,很多人关注的是吸引眼球的个别恶性事件、赔偿数额等问题,以及地方政府、开发商所作所为及其评价,后来才开始从法律的视角关注“拆迁”程序的合法性、正当性问题,但对居住权、生存权乃至生命权的保护等法律问题,至今仍需深入探讨。
    对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进入诉讼程序,法官们得从法治的视角发现问题并予以探讨。对未能成诉的现象,法官们不应仅从普通公民的视角看待,而有必要认真思考,抽丝剥茧发现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际有效的推动法治进程。比如,曾经的“二奶”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成为需要利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产生的析产、抚养等纠纷乃至是否构成重婚罪,在法院早已不是个案。还有一类容易激发很多人怜悯之心的励志故事--未成年人赡养缺乏劳动能力的父母,自己考上大学,甚至带着父(母)亲上大学。对此类报道,大家极容易聚焦在孩子的自强不息上,往往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监护和抚养。是法律的缺失,还是法律之治的缺失。法律层面,谁应对这类未成年人的成长担负起责任,包括其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赡养人、扶养人的父母。对此,新出台的《民法典》在总则编、婚姻家庭编,对监护作了详尽规定;对互相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的近亲属范围上,有了比民法通则、民法总则更广、更明晰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既比较原则,又是才新增的新条文,落实起来,恐难度较大。毕竟,新法的新规定与多年传统思维与认知存在不小差距。同时,从司法实践看,一些基层法院几乎从未受理过监护权纠纷案件,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人们虽然关注关爱“自强不息”的未成年人,却缺乏法律视角的反思。
    要从法治的视角分析问题。如同发现问题不同于普通公民,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更要求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官要出于法律的视角。今天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可以毫不夸张说,法律几乎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每一起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和现象,社会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者或其他学者,一般均会从自身职业性质和研究的角度,普罗大众则仅从生活的角度,发出自己的声音。身为法官,自然要从法治的角度对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而每一起事件和现象,又几乎无一不涉及法律该在其中扮演何类角色。提起角色,联想到演员偷税、“天价薪酬”、翟天临事件等等。如果说范冰冰偷税不折不扣的“涉法”,后两项还真的难以用法律“手段”处置。但是,作为法律人,本人想到“行规”二字。虽然行业协会的章程不具备法律效力,但作为一种自律手段,何尝不会接近法律的威慑力呢?有时甚至会产生比法律制裁更为有效的效果。范冰冰、翟天临,包括吸毒被抓的明星,后来在影视圈的遇冷,足以证明。这也是想说明的另一面,包括法官在内的法律工作者,千万不要寄望于法律是万能的。实际上,没有任何手段、措施和工具是万能的,包括“万能”钥匙。
    要从法治的视角解决问题。司法是法官的本职。解决问题和纠纷应当且必须是唯一的视角。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当然要“以法律为准绳”。既包括当事人诉前签署的合同或协议约定内容的审查,也包括诉前或诉讼中当事人达成合意调解成功的案件。如若约定内容违法,不得以法院的名义确认其效力或出具法律文书,法官不得支持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此种情况,典型的如劳务、施工合同约定的受到人身伤害自行负责的条款,高出法律规定的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或其他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等等,法官均不应支持。而对那些未诉至法院的纠纷或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和现象,如果让一名法官提出解决意见,当优先从法律视角考虑。可因毕竟未成诉,提出不违法又能够为各方接受的意见,实现较好的社会效果,不啻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有些热点,在已具有“普遍性”的情况下,却因法律规定存有“盲点”,则需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对法官来讲,最高法有司法解释权,这也是从法治视角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最新的例子,如《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不少条文,出现了袭警罪、冒名顶替罪、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等等新罪名。2021年初,“两高”司法解释随即出台,这无疑是从法治视角解决问题的直接反馈。作者:刘振厚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法院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条理清晰, 视觉独特, 观点新颖
本文作者权利: 可申请二等奖以上证书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法官的办案质效
法官与司改问题
再说法官的司法能力
法官的压力
法官与就业
法官与消费
法官与中国式现代化
上一条信息:陕西洛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条信息: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 …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