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从原来的“奢侈品”变成“日用品”,井喷式发展的机动车成了广大百姓家庭重要的一员, 但随之增加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文明驾驶意识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水平,人车抢行,不礼让斑马线较为常见,然而机动车礼让行人既属于社会文明的一部分,也属于驾驶文明的一部分。 人行横道线俗称斑马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然而,如今社会文明程度和礼让意识不高,人们习惯于快节奏的生活,行人与车辆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争道抢行比比皆是,就拿碧江区而言,每年因人车互不相让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而人行横道线这一“安全线”也逐渐沦为“生死线”,笔者在日常出行中,多次发现此类突出问题,这不仅关系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更直观的体现着碧江区这座中心城市的文明值。下面笔者就以“礼让斑马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礼让斑马线”存在的问题 行人对斑马线理解有偏差。大多数行人认为自己与机动车相比是弱势的一方,在道路上弱势一方就应当要受到更多的照顾,所以避让只是机动车驾驶员的事,无论什么时候车都要让人,说到底相对于有安全装置保护的驾驶员,行人的人身安全却很脆弱,跟行人争抢道路,肯定是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因此一些行人,不管红灯还是绿灯,只要观察到路上没什么车就随意通过,而一旦发生事故第一反应就是你撞我,机动车就是全责,完全忽略自己所应遵守的交通法规。而且即使是在无交通信号灯的路口,如此肆意的横穿,插入车流中,与车挤成了一团,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机动车驾驶员认识不足。现今,绝大部分驾驶员都知道机动车在过人行横道线时应注意礼让行人,但是对如何是礼让行人,部分驾驶人简单地认为我只要不撞到行人就算礼让了,甚至有些人认为在横道线前摁喇叭给予行人一种提示就是礼让的一种表现,还有驾驶员对于人行的停车让行理解为减速慢行等等一系列的错误观念造成了如今人车抢行的混乱局面。 查处的力度不够。目前,在我国除杭州、香港等地市民在礼让斑马线上有共识外,由于大多数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于此类违法的管理存在事后查处的习惯,即发生了车辆在人行道上撞人的交通事故后,执勤民警才会对驾驶员进行查处和处罚,而对于事前的预防工作即是主动的纠违查处做得不够到位,可能民警对于车辆是否礼让行人很难判断,存在想执法但取证难的困境,造成了如今人车争道强行的局面。处罚力度小也是礼让斑马线没有形成共识的原因之一,在我区不礼让斑马线被查获后会被处以罚款100元、记3分,但没有给交通参与者形成震慑。同时辖区内安装的视频监控、天网等科技设备都未得到充分使用,仅仅作为视频资料而存在,并没有通过专人的观看和分析来严查不礼让行人的行为。 道路规划存在不合理。碧江区是铜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黔东重镇”、“黔东门户”之称,全区国土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道路的不断发展,交通网络便捷、旅游资源独特,但是由于中心城区集商业、住宅、娱乐等为一体,地理环境是硬伤,交通标志标识不够完善,部分路段已满足不了新的交通实际需要,存在斑马线设置距离过近、密度过于集中造成车辆行驶缓慢,频繁地“礼让”给道路带来拥堵,如:大十字至北门口路段,由于斑马线设置密集,从而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 交通参与者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自“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始以来,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宣传,尤其是抵制六大交通陋习、抵制六大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从未间断过,造成驾驶员片面地认为只有交通陋习是要进行处罚的,像在斑马线上礼让行人这种行为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当因不礼让行人而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现很多驾驶员对于礼让是知晓的,但对于因此要被民警处罚表示无奈,对于罚款100元、记3分更是不理解。 倡导自觉礼让斑马线的治理对策 加大处罚力度,规范礼让出行。随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逐渐严峻,各项交通违法行为整治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是对于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未避让行人的交通违法却只停留在事后,要知道安全的前提是重在预防,将预防工作做足、做细,这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才能得到保证。同时也要创新工作方式,交管工作既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应当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已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文明交通。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讲解授课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对礼让斑马线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共识。借助媒介优势,利用身边发生的斑马线上的事故,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针对年轻人以QQ群、微信群、微博为主,中老年群众以电视、报刊等主流新闻媒体为中心,做好各个年龄阶层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群众安全出行、文明交通。组织交通志愿者上街开展斑马线礼让劝导活动,通过群众之间的相互劝阻,使得行人、驾驶员更能认同和理解此类不文明交通行为,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人人关注的良好氛围。 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文明。尽管城市拥堵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但交通规划要始终以出行安全为第一标准,尤其是在路段中的人行横道线标线应当清晰、明了,有条件应提前向驾驶员作出警告,提示前方需要减速慢行,并且在布局上应更具合理化,切勿因规划人行横道线的不合理导致交通的拥堵。同时要强化严管执法、严格管理的高压态势,营造“人在法在,人不在法仍在”的氛围,尤其是打消部分驾驶员趁民警稍有松懈之时侥幸心理又作祟的心里,积极借助科技力量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将民众的侥幸心理、从众心理一并去除,这样交通违法才会大幅降低,城市的文明气息自然而然得到提升,进而形成良好的交通氛围,最终构建路畅、车稳、人安的和谐交通环境。(碧江区交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