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基层工作重要且又复杂繁重,需要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然而,近年来,基层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瓶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让基层工作回归本真,基层减负是题中应有之意。
以实招求实效。基层减负的核心在于去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过度留痕、频繁督查检查考核等问题,基层干部被“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困住手脚,没有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些做法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更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基层减负,势在必行。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牵牛要牵牛鼻子,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源头治理,,以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为双管齐下,围绕基层减负的重难点问题拿出破解对策,确保减负措施能够精准对接基层的实际需求,才能在根本上减轻基层负担。其次,为基层减负,减负担是出发点,增实效是落脚点。党员干部应自觉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又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通过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让基层干部能够真正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
以实干负实责。卸下“包袱”为的是担起担子。当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外部压力持续增大,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更应勇于担当、敢于作为。通过构建权责明晰的“明细账”,确保各级各部门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同时,通过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为基层赋能扩权、强筋壮骨,让基层管得了事、办得好事。减负工作要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通过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和“硬约束”机制,确保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推动减负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逐步构建权责相符、科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进而形成配合有效、执行有力的良好局面。
减负就是要减出实效、减出担当。旗帜鲜明地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从各种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基层工作的本质,持续激发基层创造活力,推动基层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和进步。
作者:王晴 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