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的兴起,本意是为了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然而在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时常听到对于“指尖之累”的各种吐槽,尤其在各地纷纷开设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后,有地方还给干部下达“增粉”任务并纳入考核,成为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新表现。基层干部本就事务繁杂,政务号的开通维护、信息发布又要占用不少人力物力,有的地方为了让政务号“看上去很美”而下达增粉任务的做法,更是受到基层干部诟病。“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迫在眉睫。 一些地方政务服务公众号增粉成“增负”,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某地政府在建设科学文化传播矩阵工作中,要求县级相关单位账号粉丝量达到户籍人口的25%以上,并把增粉量作为对下级单位定期通报排名、考核评估的硬指标。 给政务号“瘦身”,既能为“指尖”减负,也能为政府“增效”。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指尖之累”中解脱,从形式主义的桎梏“套路”中松绑减负,放手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让政务新媒体运营更加务实有效,让基层干部把精力切实用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正路上。 提高政务号的服务质量,在信息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度上下功夫,在互动的温度和亲和度上得到认可,才是该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关了之,切断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要挖掘和利用好现有公众号等资源,实现一号多用,积极对接各部门实现一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最大限度提示服务效率。同时要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对人员业务培训,对发布内容严格审核,对群众反馈问题的处理与跟进,对平台的维护与更新等各方面加强管理,让政务号真正落在“服务”这个点上,既能让群众听得见、看得见更能让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才是政府推出政务号的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