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典老图 > 详细内容
民国影像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司马谈史 发表时间:〖 2015/2/13 浏览人数:〖 5069833

    澳大利亚著名摄影家海达·莫理循女士(又译作海达·莫里森)(Morrison, Hedda 1908-1991)于1933年至1946年在北京居住期间,先后到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等省采访拍摄,拍摄的作品达5千多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有她的作品6000多张),均为澳大利亚悉尼工艺美术与科学技术博物馆收藏。这些作品充分地反映了海达?莫理循对中国——她居住了十三年的古老国家的独特视角。
  海达·莫理循婚前旧姓哈玛尔,1908年出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她少年时代就爱好摄影,自1929年起在慕尼黑国立摄影艺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学习。毕业后,与当时的众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一样,海达决定离开纳粹统治日益加剧的德国。根据在德国摄影杂志上刊登的广告,她应聘了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阿东照相馆的经理工作,于1933年到达北京。在此后的五年里,海达始终管理着这家拥有众多驻华外交官和在京外国人客户的德国照相馆。1938年,她与阿东照相馆的合同期满,海达作为一位自由摄影家继续在中国工作。
    海达·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这些作品系统地呈现出北京的建筑、街景、招幌、工匠、僧侣、民俗和市民生活。海达对中国的传统工艺怀有异常浓厚的兴趣,以极大的热诚连续拍摄了许多传统工艺品的复杂制作过程。在漫长的十三年里,海达经过不断的努力,建立了她既独特又广泛的拍摄网络;这个网络构成了她探究和记录古都人文景观的基础,由此出发,海达将流动的生命和飘逝的神韵定格于永恒。
    海达·莫理循的作品不论对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助益。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海达始终居于来华西方摄影家的领先地位。海达的作品成功地穿越精细时空和集体记忆,通过执著的选择和卓越的表达,建构了她作为西方观察者所特有的中国形象和作品主题。 
    海达·莫理循于1946年和澳大利亚人阿拉斯泰·莫里循在中国结婚。阿拉斯泰·莫理循1915年生于北京,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乔治·莫理循博士(1862-1920)的儿子。乔治·莫理循自1897年开始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很快成为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外国记者和西方的中国问题权威之一。1912年底,乔治·莫理循被袁世凯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政治顾问;1919年以中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曾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莫理循大街,英文的莫理循大街路牌自1915年起一直保留到1949年春天。
    阿拉斯泰·莫理循幼年离开中国,1940年返回北京。抵达北京不久,他和海达相识;数年后,他们再度相聚并且结婚。1946年,他们在内战造成的政治动荡中离开了大陆到香港,在香港期间,她拍摄了数量众多的风光、人文、建筑等照片。1947年之后,海达和阿拉斯泰尔·莫理循在沙涝越工作;1967年回到澳大利亚,定居首都堪培拉。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民国影像
美国援助朝鲜20年为何换不来半岛和平?
上一条信息:回忆歌唱为人民服务的赤脚医生 下一条信息:中国门神文化图集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