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调研之窗 > 详细内容
传统灯戏扮靓乡村 淳朴民风留住乡愁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民族小学李翊 发表时间:〖 2024/9/12 浏览人数:〖 78592

摘要:具有地域性的灯戏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住非遗文化是乡愁文化的可操作性路径,把灯戏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戏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中华民族最厚实、最牢固的基础。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能够更好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选择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作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木黄镇位于武陵山脉主峰的梵净山西麓,地处两省(市)三县(印江、松桃、秀山)交界处,距印江县城41公里,素有印江东大门之称,全镇辖17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有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民俗文化内涵,形成具有地域性的乡村文化特色,其中乡村传统灯戏就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灯戏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

    一、木黄镇非遗文化中的灯戏文化资源。

    具有地域性的灯戏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住非遗文化是乡愁文化的可操作性路径。木黄镇是一个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非遗文化资源。如传统节庆、传统民俗、灯戏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龙灯、狮子灯、花灯、走马灯蚌壳灯等教育乡土气息的灯戏,深入挖掘具有地域性特色风情的非遗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淳朴的乡土文化具有地域性,有着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这些多元的非遗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反映了木黄镇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灯戏文化在木黄镇范围内资源丰富,挖掘和传承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晚会特色。灯戏文化在语言上以当地方言为语种,服装有鲜明的个性,灯具的制作沿袭传统手工,表演的形式多样化,把体育锻炼、音乐、舞蹈、说唱等融合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挖掘、传承方面既有古老的乡土气息,又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与时代同步,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成为乡村文化振兴必备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精神信仰,根植于乡土的孝亲、仁爱、和谐、宜业、宜居等精神理念。

    二、木黄镇非遗文化中的灯戏文化分布

    1.乡村传统灯戏组织机构现状。

    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以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木黄镇灯戏团体以村级为单位组建灯戏班子,参与人员大都是本村村民。参与排练的人员中年轻人少,普遍年龄偏大,表演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舞台表演的差异性很大,在灯戏传承方面将出现断链现象。

    2. 收集、整理灯戏文化资料。

    木黄镇民风淳朴,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鼓励木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艺术家等走进乡村,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非物质文化中灯戏文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升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3.木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民间艺人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傩堂戏》有三合村传承人杨胜怀、荣光村传承人罗会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狮子》文昌村徐民凡[1]。

    土家族傩堂戏传承人七百渡村秦发雷。

    民间花灯艺人有凤仪村田儒礼、燕子岩村田儒周、革底村王宏建等。

    4.木黄镇灯戏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化。弘扬崇德向善、诚信友善、安居乐业、家国情怀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如三合村、荣光村、七百渡村的傩堂戏,文昌村的徐家寨高台狮子灯,落坳村的狮子灯,木黄村的舞龙,革底村、凤仪村、燕子岩村的传统花灯等等。收集、整理成册的有《木黄镇革底村土家族花灯》唱词、《凤仪土腔文化系列——花灯》唱词、《燕子岩村民族民间文化——花灯及民歌》。

    三、木黄镇非遗文化中的灯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灯戏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地域性的乡土文化是滋生培育民族文化的根源和基因。灯戏文化既要传承乡土文化的“文脉”,更要注意传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灯戏文化作为宣传文明、倡导文明的一种文化内涵,就必须要体现乡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是记得住乡愁的一个文化符号。

    2.重塑乡村文化空间,宣传、推广木黄镇的非遗文化中的灯戏文化。

    (1)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实际,结合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把灯戏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灯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2)规划以木黄镇文化站为结集点,政府在资金、道具、服饰、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把灯戏文化辐射到各个行政村。采取村寨联动,组织本镇的民间艺人进行座谈交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对木黄镇的灯戏文化进行现场指导,提高灯戏文化的内涵,营造好原生态乡土文化氛围,打造原生态乡土文化品牌,让独具魅力的木黄灯戏与时俱进,走进千村万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文化导向作用。

     (3)搭建演练、展示平台,助推木黄镇灯戏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示范作用。根据时代特点和村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通过文艺搭台,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灯戏文化的学习,培育更多的灯戏文化新动能,打造演艺精湛的灯戏文化队伍,依托灯戏的表演形式,提高村民的个人艺术素养。通过灯戏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展演。

    一是充分利用农闲、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庆日(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建党日、建军日、国庆等)以及商业活动进行表演。让更多的灯戏节目走进村寨,共同分享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资源。

    二是组织灯戏班子到周边乡镇进行交流汇演,拓宽视野,取长补短,不断丰富灯戏文化内容。使独具特色的灯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灯戏戏爱好者参与灯戏创作、表演、推广宣传,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3. 构建村寨和谐,提升幸福指数。

    以灯戏文化为纽带,拓展乡村文化阵地,关注乡情,记住乡愁。吸引乡里乡外的能人支持、投入乡村建设,凝聚乡村发展的合力,使灯戏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引领下,木黄镇非遗文化中的灯戏文化充盈着乡愁文化生活需求的气息。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在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中获得精神滋养、提振精气神。借助非遗文化挖整唤起村民传统文化自豪感、增强民族民间乡愁文化认知,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有效改善,提升乡村文旅融合效益,使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家庭和睦、邻里友善互助。传承文明,留住乡愁,与时代同步,助力乡村振兴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参考文献:

[1]《乡音 乡韵》印江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学研究会编,第177页—181页。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论理充分, 辨析透彻
本文作者权利: 可申请特约作者徽章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传统灯戏扮靓乡村 淳朴民风留住乡愁
上一条信息:没有上一条信息了 下一条信息:加强管理共享单车和共享电车乱象的策略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