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眼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乡村矛盾繁复的现实,既给乡村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又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抓基层,其实就是抓班子,抓品牌,抓经济。这三项工作抓好了,才能构建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抓班子、带队伍,打造作风过硬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建好基层党组织,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创建好支部,首先要有好干部。要想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还需要从干部培训、主题教育、奖惩机制三个方面逐一突破。一是通过培训提升干部素质。利用好中央、省、市、区各级培训机遇,对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系统性讲授乡村振兴、群众工作的知识和方法。二是通过主题教育提升村干部规矩意识、政治素养,重点解决农村“两委”干部存在的回避矛盾、得过且过、纪律松懈、因循守旧、违规违纪等问题。三是通过奖惩机制提升村干部干事积极性。对村党组织实施分档管理并对A档村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评选“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乡村治理十佳村”,并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其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 抓品牌、创精品,探索现代乡村治理模式。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乡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矛盾隐患不断显现,乡村治理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然而,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基层组织治理手段单一,“同质化”“吃老本”问题突出,缺乏创新思维,一味照搬发达地区经验和方法,不能探索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和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建出特色性、独特性的党建品牌,探索出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党建品牌,反映了一个村的发展思路,也反映了一个村的治理效能。抓实抓好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就要从解决党建工作具体问题入手,立足本地实际,摆脱惯性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挖掘品牌主题,切实找准品牌定位,丰富完善品牌理念,深化拓展品牌内涵,探索具有本地特色、反映时代特点、呼应群众需求的治理路径。 抓经济、谋产业,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治理、提升服务能力的基础保障。一是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学习借鉴江浙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探索“飞地抱团”“跨村联建”“乡镇联社”等发展模式,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二是积极打造红色资源试点村,对区域内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对具备一定基础的红色资源村进行重点打造,积极争取红色资源村扶持项目。三是注重项目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产业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陈晴 鹿泉区委组织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