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的发展由签定ECFA之后继续的深化,至两岸签定服贸协议,就经贸而论此应是互利双赢之举,且大陆对台开放的项目较多,但大陆的企业规模大资本雄厚,引起了台湾部份业界的反弹。马政府虽事后弥补举办了十六场公听会,亦不能化解疑虑。
国民党求速心切,让社会质疑执政党处理服贸协议,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不依朝野协商,单方面宣布生效的国民党籍的委员会召集人,其表现还受到党中央的表扬,犹如火上加油,引发了民愤。学生霸占国会抗争,民进党推波助澜,使得抗争更加壮阔,行动更为坚强。
其实服贸协议不能顺利推动,亦因民间对大陆质疑,对国民党的不信任,担心过快过急,更深更广的交流影响了台湾的自主性,此有意识形态的作祟,亦有国家认同的混淆,反服贸的背后乃是对国民党是否「逢中必软」的质疑。
近期两岸的官方接触有了新的进展,突破了历史的禁忌,开创了两岸的新里程。民调显示有过半数民众赞成两岸官方来往,亦不反对国台办主任来访,但在一项两岸关系的发展民调上,却认为国民党行之过急,加之服贸协议的反弹,背后也是反中情绪的升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原定于四月将前往台湾访问,但在此氛围下,反服贸的学生群众是否会将情绪投射在张志军主任的身上,张志军将代之受过,何其无辜。
两岸关系的发展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需顾及社会的调适过程。马英九处理服贸协议不当,被诠释为急于对北京交待,反对声中枉顾了服贸协议对台经贸的正面发展效果。一场争议,学生出动,社会躁动,霸占立法院风波,亦是两岸关系的投影,马政府不得不正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