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文学 > 详细内容
永远怀念老革命蒋学发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王长安 发表时间:〖 2017/7/12 浏览人数:〖 792119

蒋学发

张国焘与毛泽东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铭记先辈们的革命历史,学习老一辈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承传爱党爱军的优良传统,是对老革命们的最好纪念,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担当。

老革命蒋伯伯去世前一直与腿部残疾的儿子利生在一起住西关医院家属院的一楼。利生我俩年龄相仿,从小在一起玩,因排行老六,我们都叫他“老六”。见我进门,老六拖着残疾的腿,带我走进卧室,从柜子里拿出一本相册,边翻阅边给我讲述起父亲的传奇经历。

蒋伯伯本名蒋学发,四川蓬安县坪头坝人,是一位参加过工农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长期担任贺龙元帅的随身军医,跟随过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董振堂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而且参加了彭德怀元帅指挥的扶郿战役,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革命”。老人家戎马倥愡,身经百战,坎坷经历。尽管小时候常到家里玩,聆听过老人家讲述的革命故事,但老六的讲述更加客观,别具风味,好像是带着我欣赏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一样。

董振堂

董振堂证书

一、西路军全军覆没,经周恩来解救,叶剑英安排他到了延安

1931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红四军和10月间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全部兵力近3万人,徐向前任方面军总指挥,王树声为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成立不久,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就开始了。

蒋学发出生在金鸡区一个贫苦的抬滑竿的农民家中。1933年春,年仅19岁的他毅然决然参加了张国焘、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成为令人羡慕的川陕革命根据地9军81团3营9连的一名红军战士。

刚一入伍,蒋学发就跟随部队长征,翻越大东山后,在信拢等地参加了入伍之后的第一仗。战斗中的他特别机智,发现身边战友负伤倒下,总是机智的边打边掩护战友撤下,交给卫生员救治。几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受到首长和战士们的一致赞誉。没想到,当年8月被送到部队总医院学习。从此,成为一位军医。1934年调到总医院四分院为班长。1936年在甘肃甘肃遂宁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他和所在的总医院被编入红五军,他被任命为卫生部二队的护士长。

红军长征前八九万人,会师后仅剩两三万多人。按照中央的命令,红四方面军作为西路军开辟祁连,打通河西走廊至新疆与苏联共产国际的联系通道。红五军两万多人奉命西渡黄河。不料,在甘肃景泰、古浪、武威、三丹等地遭遇马步芳匪兵。打头阵的红五军“敢死队”,当时仅有3000人,且每人只有5发子弹。塞外隔壁,寒风凛冽,面对异常强悍的马家军,红军战士身着单衣拼命抵抗,战斗十分惨烈,蒋学发身边每天都有战友倒下牺牲。

1937年元旦,红五军攻占河西高台,并搭建起简陋的战地医院。没想到,马步芳加上胡宗南的5个混成旅共2万余人,如狂沙般席卷而来,红五军猝不及防,虽经激战9昼夜拼死抵抗,甚至肉搏,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的头颅被砍下来,被马匪悬挂在高台县城內一颗大树上。而蒋学发却随冲出重围的西路军残部转移到沙窝子、米家园子一带,带着伤员与匪兵周旋。

3月10日,西路军余部在梨园口又与匪军遭遇,伤亡掺重,全军仅剩3000余人。蒋学发所在医院随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越过临水河,退到祁连山打游击,而大批伤员无法随军疾行撤退,只好按照命令转移到当地老百姓家里隐藏。

讲到这里,老六梗咽了。“老爷子下面这段经历我不愿意说。不是怕给老爷子的光辉形象丢脸抹黑,是怕给红军抹黑啊。”我给他点着一支烟,安慰安慰道:关公过五关斩六将,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记得小时候在你家玩,老爷子好像说过自己被俘的事情啊。不过记忆很模糊。

老六恨恨地吸一口烟,继续说道:

西路军在回民聚集区战斗,没有群众基础,惨败可想而知。老爷子和同队的两个甘肃籍的战士,一起隐藏到当地老百姓家里的窑洞里,开始有人好心的汉族群众偷着给他们送点羊肉吃,没过几天,实在没吃的,饥饿难忍,三个人就抹黑下山,潜入村里,不料被一个叫马路的“旅长”给抓住了。说来也巧,此前,西路军打马步芳的时候,俘虏过马路的两个团。马路是当地民团武装起来的杂牌旅,对共产党、红军没有什么仇恨,虽说红四方面军大势已去,但他还是念及红五军此前释放俘虏给他的情谊,并没有将红军战俘枪杀活埋。老爷子和60多名战俘,被马路关押起来,后编入补充团。

9月份,补充团调往南京,途径西安时,适逢七七事变的枪声打响,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叶剑英穿梭与延安与西安之间,在洛川与张学良协调完红军与东北军的关系后,恰好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得知消息后,周恩来及时与国民政府交涉,拦截并解救了这批红四军战俘组成的补充团。周恩来指示叶剑英安排好我父亲等去延安的行程。对于周恩来、叶剑英的大恩大德,蒋学发常常念叨说,“没有周总理就没有我老蒋的今天”

毛泽东在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赞誉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1985年8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张掖来到高台烈士陵园时说:“董振堂是个人才,是一位好同志。”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十一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贺龙与妻子薛明、儿子鹏飞

二、给贺龙当随行军医,习仲勋曾赞他医术高明,薄一波为他介绍对象

1937年12月,蒋学发在叶剑英亲自安排下,顺利来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经组织审查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医院工作。

记得刚到延安不久,八路军总部领导来医院视察,蒋学发正在为伤病员做“取弹”手术,没注意到站在一旁的首长,院长以为蒋学发目无领导,正要批评时,被首长制止了。首长亲切问那位伤员,手术怎么样?伤员回答说:“蒋医生技术好,一点不疼”。首长转身握着蒋学发的手,鼓励道:“早就听说你医术高明,今天算是见到了。眼见为实啊。希望你手到病除,叫我们的战士早日康复,在战场上多杀鬼子!”后来蒋学发才知道,这位首长大名鼎鼎,是第一野战军政委习仲勋,与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是好搭档。习仲勋和蔼可亲的形象印在了脑子了,此后的每一次手术中,习仲勋的话儿时刻在在他耳边响起。

不久,日寇大举进攻山西,太原失守,临汾危在旦夕。蒋学发等医护人员奉命集中到陕北延川县陈家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培训,随即经西安、洛阳,渡过黄河,转移到敌后方的晋东南,为抗战前线负伤的八路军战士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1938年8月,组织上派蒋学发到山西辽县野战医院学习(今左权县,为纪念八路军参谋长左权牺牲于此而改名)。1941年,学成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太原军区一分区担任主治医生。那时,抗战的条件十分艰苦,缺医少药。尤其是缺少消炎用的西药。日寇经常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清剿扫荡,蒋学发只能带一些简易的医疗器械和少量药品,跟随战地医院四处奔波。鬼子大部队来了,他们就把伤病员疏散到山沟里或藏匿到山洞里,晚上再叫伤病员装扮成村民,偷偷上山治疗。没有西药,蒋学发就带着护士门在山里挖草药;没有粮食,他们就剜野菜、寻糠米充饥。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从来没有动摇过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念,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八路军攻打运城的时候,蒋学发被调到贺龙身边,担任随从医生。当时贺龙身体不好,常常被胃病和失眠困扰,身边还带着一岁多的小儿子。蒋学发一边用中草药给贺龙治疗疾病,一边担负起照料孩子的任务。贺龙与蒋学发都是四川籍的,性格相投,都喜欢说笑。在部队攻打临汾时,日军飞机空投的药品和器材,被我军抢来5大包。蒋学发弄到一些珍贵的西药为贺龙服用。没想到贺龙骂起他说:你个龟儿子,叫我吃西药,想偷懒不想熬药了是不是?贺龙经常与他拉家常,偶尔打篮球,也叫上他陪同锻炼。不久,贺龙的胃病和失眠康复了。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夜,薄一波托人给蒋学发介绍了一位姑娘。姑娘是薄一波的房东,山西沁源人,在部队医院当司药员,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年龄17岁。蒋学发当时是14团卫生队队长,30岁了。对于组织的着意安排,两人一见钟情。认识三天,成亲完婚。第一天,两人在小树林里谈了两个小时“恋爱”。第二天,蒋学发得意地带着姑娘到部队转悠了一圈,战友们喜笑颜开,有的喊叫跟在蒋学发身后的“嫂子”,弄得姑娘害羞起来,不敢抬头看人。第三天,彭绍辉副司令员亲自为蒋学发夫妻主持了婚礼,部队为新婚夫妇送来了新的军被和褥子。婚礼虽然简单,但在蒋学发的记忆里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满足,那么的难忘。

因战事紧急,婚后三天,蒋学发就跟随部队,奔赴前线。

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打败了阎锡山,解放了太原。这一天,恰好蒋学发的长子出生。孩子满月时,父子团聚。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孩子取名“太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打响了解放大西北的隆隆炮声。时任七军医院院长兼手术队长的蒋学发,跟随大军从玉门口渡过黄河,西进陕西,先后驻扎过蒲城、三原、兴平、咸阳。扶郿战役打响之后,蒋学发在兴平医院总部,每天用电台联络救护工作,及时向后方转移重伤员。轻伤员包扎治疗后继续投入战斗。那时候,正是关中麦收季节,酷暑难耐,医院既要每天给山西带过来的1500多名重伤员治疗换药,又要抢救扶郿战役中负伤的众多新伤员,艰辛和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蒋学发毫无怨言,尽心尽责,没黑没明的干,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穷追猛打胡宗南残部,似乎要为西路军死难将士报仇血痕一般。王震率领的18兵团一举歼灭敌第七兵团。蒋学发所在的七军,西进天水后,直击武都、四川金塘一带,歼灭敌裴朝辉兵团。尔后又挥师平凉,清剿马步芳残余匪兵。不料,就在蒋学发在枪林弹雨中抬送伤员时,被马匪的一颗子弹打断左手指,落下伤残。

1950年3月,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兰州。5月,蒋学发携带妻子回到四川老家休养。半年后,二儿子渝生在重庆出生。次年,蒋学发由天水部队医院来到宝鸡,担任西北军区第七陆军医院(后改称陕西省第一康复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后任宝鸡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院长。

三、三次入党,蹲五年“牛棚”,打断十几根肋骨,邓小平批示,胡耀邦为他平反,恢复党籍和职务

世事难料。1966年,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蒋学发被认为是“叛徒”和反动的学术权威,被揪斗、抄家,并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更惨的是,他被关进“牛棚”长达5年,受到非人的折磨,还被装进麻袋里用棍子抽打,用脚狠踹,全身十几根肋骨给打折了。三天两头挨批挨斗,每次批斗时,他的胳膊上都要被套上写着“叛徒”字样的白袖章,令人寒心不已。家人只能每月看一次,他的工资也从百元降为30元钱,七个子女,艰难度日,遭人白眼。那些日子,生不如死,整天在“西路军的叛徒”、“张国焘的走狗”的批斗声讨声中忍辱偷生,煎熬度日。

1936年8月,蒋学发随军在茂县作战时,左脚脖子被敌弹击穿,留下战争创伤。怎么也想不到,在和平年代,造反派和红卫兵又给他的心灵上烙上了更深的伤痕!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人给他老伴做工作,逼着和他离婚。生死与共的患难夫妻,经受住了考验。

蒋学发一生戎马倥惚,两次受伤,三次入党,第一次是1935年在四川入党;因1937年作过马步芳的战俘,1938年在延安经总政治部派员调查后,恢复党籍,是第二次入党;1976年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党的三中全会后,蒋学发分别给徐向前、邓小平、薄一波等老领导写信,后来还专门到北京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胡耀邦接到批示后,亲自过问督促,组织上给他彻底平反,恢复党籍和职务,这是第三次入党。

据说,曾经不可一世的那个造反派头头得知中央马上要给蒋学发平反的消息后,自知迫害老革命罪孽深重,上吊自杀了。

老六为83岁的父亲穿上校服军装

四、宝鸡二次解放

记得小时候,蒋伯伯经常给我们讲述宝鸡两次解放的故事。也常常听父亲讲起宝鸡二次解放的故事。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发动西府战役。4月23日,解放凤翔,接着攻克岐山县城和蔡家坡车站,先头部队直达陈村、蟠龙山和金陵河一带,形成对宝鸡的包围态势。国民党宝鸡警备司令部的警卫部队仓惶撤离宝鸡,躲进秦岭大散关一带。4月26日,西北野战军兵分3路向宝鸡城发起进攻,先是击溃县保安团,县长袁德新西逃。尔后攻占市区背面的陵原制高点,消灭驻金台观团队,攻进龙泉巷和东关,围歼敦仁堡顽兵。攻占西关的解放军乘胜追击,在消灭驻守福临堡北马家原的国民党21军军官总队和76师一部,并攻入城内,出南门消灭南关溃兵。国民党宝鸡警备司令、整编76师中将师长徐宝躲在金陵河铁桥上的装甲车里负隅顽抗。解放军炸毁金陵河东段铁桥,使装甲车进退维谷,随后集中炮火击毁装甲车,徐宝头部重伤被俘,经抢救无效,两小时后毙命。至此,宝鸡全城解放。西府战役共歼国民党军3300多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宝鸡解放后,解放军给全城贫民分发面粉和衣物。4月28日下午,解放军主动撤离,挥师北上。

1949年7月,扶眉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沿渭河西进,至沿长(安)益(门)公路,乘胜追击残敌。北路第1兵团在王震指挥下,沿陇海铁路直逼宝鸡。国民党第5兵团司令裴昌会、秦岭守备司令张德容、宝鸡警备司令徐经济,当晚率部仓惶越秦岭逃至黄牛铺。驻宝国民党军队只有胡宗南的214师及地方团队。解放军连夜发起猛攻,歼敌589人。胡宗南214师残部溃退南逃时,炸毁建成不到半年的渭河水泥大桥。7月14日凌晨2时,宝鸡全城解放。

建军80周年之际,宝鸡市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父亲因病住院未能参加。市委专门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老爷子的纪念章送到病床前。老六忙把校服翻出来,拿到医院给老爷子穿上,老爷子胸前挂着纪念章,别提有多开心了。《宝鸡日报》文艺部主任白麟专门到医院采访,医院办公室主任李明禄陪同,给老爷子留下最后一张照片。

老六说,电视上播放有关长征、抗战、打老蒋的电视剧,蒋伯伯总是看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亲身经历过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常常边看边指出哪里不准确,生怕误导我们子女们。有时候父亲在这里解说,母亲在那边补充,叫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父亲常说的话是:“人民军队,是人民养育的。没有人民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还说老爷子临终前总是站在镜框前凝视,看着与首长、战友合影的照片发呆。

蒋伯伯性格耿直,为人坦荡,风趣幽默。去世后,他的七个子女所能继承和弘扬的,是老人家对党的忠诚和信念。留给姊妹七个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蒋伯伯临终前一直关心军队的建设,常说:“人民军队离不开人民。军队和人民心连心。永远是党指挥枪。”老六感慨地说:“老爷子永远是我们子女心中的英雄和榜样,我们永远铭记他的临终教诲: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和平。老爷子去世后,我只留了给老爷子穿校服的照片,老爷子生前的物品,我们姊妹们分挑了,谁喜欢啥拿啥,作为永远的纪念。”

在老六珍藏的影集中,我看到我们几个发小的照片。脑海里浮现出从小关心教诲我们成长的备受尊敬的老革命们的形象:

贺小平的爷爷贺鸿海,陕北老红军,曾担任陕西临潼工人疗养院院长;宋志平的父亲宋殿生,曾任西北野战军18兵团七军军医,一康放射科主任;惠亚红的父亲慧敏,陕北老红军,曾任宝鸡市第二康复医院院长……。

2005年11月26日,蒋学发因病去世,享年92岁。

蒋伯伯走了,但人民没有忘记他,军队没有忘记他,家乡的政府更没有忘记他。199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巴中市建立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烈士陵园,蒋学发的头像和生平事迹,刻碑入林,彪炳史册,供后人瞻仰。

我的父亲王树德1949年参军,十几岁就参加了二野解放云贵川康的系列战斗,由于机智灵活,作战英勇,被调到警卫营给贺龙、邓小平当警卫员。抗美援朝期间担任报务员,后因眼疾,奉命转业到西安建筑四公司,又支援西北来到宝鸡。与蒋伯伯相比,我的父亲算不上什么,既没有授过衔,也没有当过领导。“文革中”也未像蒋伯伯那么遭罪挨整。父亲三年前也走了,享年87岁。去世后,作为长子的我将老人家的骨灰安放于鄢陵县老家的祖坟,与母亲的骨灰合葬,了却了老人家生前未能尽孝的愿望。

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父辈们,如今一个一个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没有给后辈留下什么可资享用的物资遗产,也没有利用职权和影响为其子女们铺就升官发财的阶梯,留下的只是高贵的军旅经历,只是谆谆教诲,甚至是犯错挨打的记忆。这是一笔无形的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先辈们耿直、坦率、忠诚的秉性,热爱党热爱军队的崇高精神品质,永远值得承传和发扬。永远铭记前辈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光荣历史,才是对老革命们最好的纪念。

如今,我们生活在先辈用鲜血解放的宝鸡市,倍感欣慰。巍峨的秦岭、东流的渭河见证并向后人讲述着宝鸡的历史。宝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乃天府之国。如今是全国文明城市。市委政府以人民群众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正在为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凝神聚力,追赶超越,砥砺前行。

天色已晚,离开老六家走到小区门口时,他说:“咱哥俩是发小,又已花甲之年,今年是建军90周年,能否联络大家做点什么呀?”

我没应允,心里暗想:我们一帮子发小,也都是极为普通的平头百姓,就我还有点墨水。由于他的父亲跟贺龙元帅当过随行医生,我的父亲跟贺龙、邓小平当过警卫员的缘故,更出于对老一辈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在八一建军节9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当仁不让,执笔写成这篇文章。以此文章纪念蒋伯伯等老革命们,算是发小们对先辈们的一点孝心。也想叫更多的宝鸡人记住革命先烈。

老六期望我有机会把老人们的故事写成一部电视剧,让我们的儿孙们永远记着自己是革命军人的后代。是啊,老革命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军人的气质,军人的精神,军人的情怀,不正是习近平主席带领我们实现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中国梦所需要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吗?(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主题鲜明, 形象突出, 画面感强
本文作者权利: 可在网站上免费推广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用传统文化打造公民道德高地的宝鸡模式
永筑军魂
永远怀念老革命蒋学发
宝鸡市将举办第五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
读书益智爱宝鸡 花季少年庆六一
陕西社科院在宝鸡举办“追越赶超”学术...
艾黎家族访问团参观“申新窑洞工场”
上一条信息:法官应该向人工智能学习什么? 下一条信息:神通广大的夹竹桃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