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文学 > 详细内容
创新学习与项目创新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吕国清 发表时间:〖 2017/7/10 浏览人数:〖 579539

    孟建柱同志在2017年6月9日政法干部学习讲座上听完马化腾的讲座后,强调了跨界学习、团队学习、持续学习、多工具学习、分散学习等创新学习的方法。这让我联想起了中国名曲《东方红》的创作过程。这首国人熟悉程度堪比国歌的《东方红》,曲调原是晋西北民歌《芝麻油》,193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安波等人按这个小调,填上了新词名为《骑白马》。1943年陕西佳县遭灾,在政府组织移民延安的路上诞生了《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即《移民歌》),后来延安报纸上刊登了《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的九段歌词和所用《骑白马·挂洋枪》的曲谱。1945年延安组织了“挺进东北干部团”,行军中反复唱《移民歌》,随编随唱,又请公木执笔,由刘炽、公木、王大化、高阳、田方、严文井等人新续三段新词,增加了公木短诗《出发》的开头和结尾各两句,新写了“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改写成了现在的《东方红》歌词。词曲重新组合,成就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歌曲。

    从《东方红》的创作过程看,可以定义为“既有要素和材料的新组合”,也可以理解为歌曲上的创新。《如何激发大创意》 (Jack Forster 著)一书中说:“好点子不过是既有要素和材料的新组合”。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个人认为:要实现创新,就要在找到新要素和找到新方法两方面下功夫。创新可分为四步,第一步是产生创意,第二步是根据创意找到实现创新需要的“材料”,第三步是找到创新的方法和路径,第四步是运用创新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产生创新成果。常人的智力都差不多,素材就在哪儿摆着,方法需要自己寻找,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学习实现纵深拓展,通过学习来突破思维堡垒,获取创新灵感,产生“美第奇效应”与“水平思考”,最后达到创新的目的。

    创新的关键是“找到多种元素并将其组合成好点子”。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其他领域成果从而产生原创性的点子,尽管只有一点点新,但对于创新来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已经足够了,甚至还能产生奇效。创新之所以困难,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创新难以通过经验应用和逻辑分析来完成,具有随机性和高风险;二是创新力难以提高,传统的学习方式对创新作用不大。所以,未来在竞争中需要创新,未来的竞争也一定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有必要吸纳人类各国、各时期、各领域的最新成果,首先对学习进行创新,然后实现各领域的创新。我个人认为:在创新学习方面有以下几个着重点:

    一、跨界学习和专业学习。主业是求生存,跨界是求发展。专业决定方向,跨界决定视野。专业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实现创新,就要突破专业的“瓶颈”,就要求助于跨界学习。跨界学习就是向外界学习,得到多元素的交叉。通过理性与感性的交叉、今天与未来的交叉、本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得到创新启发。“跨界”是非常广义的,包括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等,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跨界交叉学习,来获取创新灵感,并找到创新的方法。

    二、读书学习与多工具学习。读书是我们传统的学习方法,要想系统学习还要通过阅读书本、听讲座等的方法来解决。但随着的人类传媒技术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多地是以多媒体形式显现。现在知识可以存在于网络、电脑、手机、MP3等多种载体,格式可有网页、视频、音频、电子书、PPT等多种格式。这些新格式具有便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比传统的书本学习更方便实用,有必要参考“互联网+”的思维与时俱进,掌握运用新工具学习的新方法。

    三、微学习与云学习。我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使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我们可以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微学习,从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学习可能难以系统,但人的大脑适应性很强,多练习就可以形成习惯,这也是软实力。学习可以参考云计算的模式。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顾名思义就是计算“云”的方法。当然,这里的“云”不是蓝天上的云。而是散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的统称。把 Internet比喻为蓝天,把Internet上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称为“云”,利用Internet上的“云”来为我服务,就叫做“云计算”!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网络上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云计算本身就是重大创新,我们在学习上也可以积“微”成“云”。

    四、团队学习与分散学习。由于每个人家庭状况、接收能力等具体情况不同,硬组织到一块进行统一专题学习往往效果不理想,而且成本也高,所以分散学习应成为集中学习的重要补充。在分散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习主题进行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指一个单位的集体性学习,它是学习型组织进行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便于单位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这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效。

    五、混合式学习与对标学习。混合式学习是在平衡关注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集合面授学习、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行动学习和测试评价于一体的新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目标集聚、效果持续、可测量和评价等多种优势,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新的企业学习的方法体系。对标学习是学习本领域先进典型的一种主要方法,需要进行标杆研究,确定研究先进的对象,制定研究目标和具体方案,通过执行研究来吸收和内化,最后把标杆的长处学到手、为我用。

    六、学习理论与学习经验。纯学习理论总觉得离实务太远,凭经验办事好像更直接,但又不是太可靠。经验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经验在哲学上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经验有待于深化,有待于上升到理论,理论应理解为经验的系统固化。我个人认为,虽然尊重经验可能少走弯路,但理论的综合性、科学性较强,学习应当是学理论与学经验并重,唯有将经验与理论结合,在实践中总结,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最大限度丰富阅历、展现能力、激发潜能。

     有人总结了“跨界学习四步法”,可简称为“4I 法”,即“确定需求(Identification )”,跨界交叉(Intersection ),整合创意(Integration ),实施创新 (Implementation)。第一步确定需求就是明确要创新的目标,第二步跨界交叉就是找到创新点(这是关键)。第三步是整合点子形成“创意”,并落实成方案并实施。第四步实施创新。也有人总结了一个本科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区别的“兔子理论”说:本科生是学习捡“死”兔子;硕士生是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博士生是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到了博士后阶段,导师叫合作导师,导师和博士后一起来确定到哪里去寻找兔子。这个学习能力不断上升的比喻很形象,可理解为一个寻找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一个学习能力逐步上台阶的过程,一个渐进式创新学习的过程。为了保证创新的有力实施,需要建立创新机制去激励创新并培养创新的文化,从而创新学习模式及方法。

    有许多版本的“721法则”,其中有两个可以在创新学习中借鉴。一个是微软内部的“721”的职业发展经验模型:70%的经验来自工作中的学习(主要是把知识应用于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再应用,再调整,形成可靠的经验与技能);20%是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主要指工作中借鉴、参考别人好的做法,以及与他人沟通、讨论、交流等过程中的互相学习);10%是常规的培训(主要指单位组织培训时从培训师、讲师那里得到的启发与学到的知识)。另一个是心理学提出来的“721行动学习法则”:70%的时间实践,20%的时间反馈和讨论,10%的时间学习。所以,真正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知识储备上,而应付诸实践,因为真正的成长都在实践中,创新学习也要在实践中实现。

    我个人认为,创新也可理解为在现有材料基础上“发散、聚敛、排列、组合、混合”,就像有脑海中摞积木一样,最后优化组合成新个体。现在大家都在大力提倡创新,但创新何其艰难!我们创新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新事物和新挑战,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在适应基础上加以创新。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历史证明,无论是大发明家、科学家,还是技术骨干,善于创新者都是“思想屏障”低或者敢于突破“思想屏障”的人。有时候不是你的方向不对,也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努力不够,而是环境变了,以前的经验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如果依然沿着旧思路、老办法行事,很可能当你爬到顶端时,才发现自己的树已经枯萎了。创新学习和创新本身都是这个道理。

    习近平同志说: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每一次变革来临,也总有三类人:一类人创造变化,一类人适应变化,一类人等着被弯道超车。橙子学院创始人古典老师也说过:“世界上只有三种人:创造变化的人,适应变化的人,和死于变化的人。让我们成为前两种人。”所以,要想实现创新,就要从创新学习开始。创新学习应当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模式,不断寻求创新学习的驱动力,不断发现知识的增长点,才能在创新学习后实现事业上中的创新。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可申请一等奖证书, 可在网站上免费推广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图们江口辨忠奸
满江红·盛世放歌
入党感悟
清泉颂
法官队伍当“提纯”
英烈助圆梦 碧血沃中华
由赵州禅参悟法官的人格与道德
上一条信息:七七感怀 下一条信息:自言自语·八里黄村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