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家长,其责任不在于给孩子铺路,而在于为其引导。
陶行知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
2014年中央电视台在“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开展了家风调研活动,当时我心中一动,随口问和我一起看电视的10岁的儿子,咱家的家风是什么?儿子随口回答:“崇文尚德、团结奋进、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他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咱们的学校教育太成功了还是家庭教育没有跟上。于是我赶快提醒:是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平时爸爸妈妈经常教导你的几个词。这回儿子挺认真的回答:勤劳节俭、正道守法、孝老诚实。听到他的回答我顿感欣慰。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排行老五,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时家里僧多粥少,父母养育八个孩子实在不易,经常是一个大铁锅煮上一锅洋芋就打发一顿。由于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所以我经常言传身教教育儿子要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把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记得儿子从自己学会吃饭时起就经常“剩饭”,一直到他上小学一年级都没能改掉。于是,我适时有意识的给他讲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教育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如今他吃饭时都是碗底见空。
“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这是自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教育我的一句话,如今我仍然用这句话教育儿子要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专心读书,将来对事业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诚守信、不甘落后。
自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以来,我就先后给他购买并敦促他阅读了《教养的证据》、《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好爸爸之李嘉诚教子》、《孩子,你是一棵挂满大人愿望的树》、《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陈禾亲子早教•不教而教系列》、《做最好的自己》、《李嘉诚对年轻人10个忠告》等书籍,使他真正明白对老人要孝敬,做人要诚实友善;不能贪图别人的利益、好处,对他人不能有坏心,要用善良的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用付出的心善待他人;要身影正、品德良、心地善;要诚实守信,不说假话;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绝不能有害人之心的道理。
有一次儿子去楼下超市买酱油,店家在找零钱的时候多找了一元硬币,他不想把这笔“意外之财”交给我,就把它 们藏在自己的鞋垫里。柔软的鞋垫里突然有这么一个硬币在里面,很不舒服,走起路来就不是那么自然。我知道后,并没有训斥他,只是帮他取出那枚硬币,要求他去还给了店家,并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不要为了一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走出的路会歪歪扭扭。”
俗话说:“家兴出孝子,家败出逆子。”一个家庭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质言行,而一个家庭的兴衰与否,都与家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辉煌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有不少称之为传世经典: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名留千古,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就是曾门的家风。
我始终坚持以“严”治家,养成遵章守纪的家风;以“学”兴家,养成好学向上的家风;以“俭”持家,养成勤俭节约的家风。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要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准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