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在贵州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活动中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是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笔者认为,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就必须解决好“搬走谁、迁去哪、如何发展”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解决“搬走谁”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在我国7000多的贫困人口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这一现象更是明显。面对这部分群众,传统的帮扶方式上的资金保障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脱贫和发展问题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就是实现这些人口脱贫的必然举措。要解决好“搬走谁”的问题,就要实实在在考察,避免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杜绝扶富不扶贫情况的发生,要将政策的贯彻落实真正体现在困难的群众身上,宜迁则迁,确保真正困难的群众“搬得出”,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存条件,树立脱贫的信心。 解决“迁去哪”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稳得住”。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困难群众迁离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更重要的是要对迁入地准确调研,一方面得以接纳迁出地的困难群众,另一方面有利于困难群众在迁入地扎根发展,稳定脱贫。解决“迁去哪”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搬迁安置过程中土地调整变更、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在新的生存环境能够“稳得住”,群众安居才能乐业。 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能致富”。要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的“顽劣性”贫困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何发展?一方面是要扭转困难群众的旧思想观念,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发展条件,帮助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坚定致富的信念。另一方面是要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些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困难群众,大都是因为生存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制约造成的贫困,生态环境的恶劣导致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难以解决,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生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使得贫困留下劣根,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理念是避免贫穷劣根持续深刻的保障,是确保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脱贫、能致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之际,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三个问题,为彻底摆脱贫困攻坚克难,义无反顾向贫困“深水区”挺进,对于从“深”处消除贫困问题,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遵义市习水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