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投稿: 57564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文学 > 详细内容
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
直到底部
分享:
作者:王智银 发表时间:〖 2015/3/9 浏览人数:〖 5070530

作者:王智银     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
——读《人民村官沈浩》有感

    很长时间未能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本读物了,然而,这些日子里我却被一本书深深感动着。这本书并非名人名著,也并非经典佳作。书的内容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描写,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渲染,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作者温跃渊、潘晓平只是用记实和白描的艺术手法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一个鲜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憨厚地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阅读《人民村官沈浩》,我数次潸然泪下,那是怀念的泪水、痛惜的泪水、感动的泪水。我被沈浩感动着,被小岗感动着。沈浩是谁?他仅仅是省财政厅的一名普通干部,2004年2月16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39岁的他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带着组织的重托、怀着一份理想、也裹杂着几分忐忑前往中国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担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按说,沈浩完全可以选择这一种选派任职方式:坐阵小溪河镇,隔三岔五地到小岗走走看看,开开会,布置布置工作。然而,一重精神的动力驱使着沈浩义无返顾的一头扎进了小岗,扎进了这个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五年不富裕”的村庄。三十多年前的小岗人穷则思变,以一种慷慨悲壮的形式在一张简陋的纸张上按下红手印,一份引起中国大地强烈震动的“生死状”横空出世。这份“十八个红手印”,铸炼了小岗人天不怕地不怕的胆略。在这样一个问题与矛盾交织、创新与守旧较量,一步一程都能牵动中央高层神经的“国中特村”,沈浩举步维艰、如履薄冰。然而,三年任职期间,沈浩硬是挺起一名党员的坚强脊梁,凭着对小岗人的一腔赤诚,赢得了小岗人的认可和拥戴。
  2006年10月1日,共和国五十七周年华诞,这一天,沈浩或许有了太多太多的感触:初到小岗的困惑、工作受到的阻力、排斥挨打的委曲、村民由审视到接纳的曲折过程等等。因此,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啊,人生有几个三年,如此这样地深入基层、深入农民,虽苦犹甜,是组织的信任与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与荣誉,所以三年的时光尚余不足半年,剩下的这一段时光应如何度过,怎样才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实事,为这三年的时光再添彩笔,这是要好好地思考和努力去做的!”沈浩在思考,小岗人更在思考。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在大风大浪里闯荡过来的小岗人从沈浩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小岗的未来。这样一个群众递过来的孬烟照抽,端来的粗茶照喝,邋遢的饭菜照吃的干部上哪找?小岗人爱憎分明,有胆有谋。2006年11月,一份按有九十八枚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各级领导的案头。看着那一串串鲜红的手印,沈浩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对他三年任职最高的信任和礼赞!
  沈浩也是凡人,在省财政厅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世界里,沈浩貌不惊人,才不出众。然而,当他只身扑入小岗的怀抱,这个农民的儿子好似蛟龙得水,游刃有余。沈浩曾毫不掩饰地说:“我在机关,就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但我在小岗就不一样了,每年有多少中央一级的领导到小岗来,有多少境内外的记者到小岗来,我施展的天地有多大,干事的机会有多少,这样的政治舞台我能不要吗?”事实确实如此,在这里,他想干事、能干事、也能干成事。三年下来,他把自己完全融入小岗,小岗人也在情感上接纳了沈浩。他是小岗的灵魂,他是小岗人的精神支柱。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是“有困难,找警察!”,而在小岗,风传的说法却是“有困难、找沈浩!”。六年里,沈浩在小岗吃了多少苦?跑了多少路?办了多少事?小岗的天地为鉴! 小岗的山水见证!第二个三年又下来了,面对小岗的日月换天,目睹小岗的今昔巨变。小岗人处于一种深深的矛盾之中。是继续留下沈浩还是让他回归省城,回到贤妻爱女,回到慈母的身旁?不是小岗人不通情理,而是小岗太需要沈浩!2009年9月24日,一份按有一百八十六个红手印的“感谢信”摆在沈浩的面前。看着这份感谢信,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了!”令小岗人寸断肝肠的是,沈浩真的永远留在小岗!2009年那个初冬的夜晚,沈浩一个人躺在简陋的住处里,静静地走了。六年里,他给小岗丢下了许多骄傲和辉煌,留给自己的却是十几本工作日记和几双破旧的皮鞋。
  沈浩是平凡的,而他又是不平凡的。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对工作至爱、对百姓至仁、对同事至真、对母亲至孝。在沈浩短暂的人生中,我想,有三句话自始至终在鞭策和激励着他。一是2008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小岗村握着沈浩的手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二是高堂老母的谆谆嘱咐:“明月(沈浩小名),要去,就把人家那里的事情办好!”;三是女儿沈王一在自己照片背面写的话:“我爱你,爸爸!别做贪官!”总书记的首肯、亲人们的嘱咐无疑在沈浩的身上产生一股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读沈浩是为了了解沈浩、认识沈浩、走近沈浩。读沈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习沈浩,而学沈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做沈浩,尤其是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沈浩那样对待工作,对待事业,对待百姓,对待亲人。沈浩之所以成为沈浩,是因为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支撑着他。人类需要精神,民族需要精神,国家需要精神,城市需要精神。民族精神,民族的灵魂;城市精神,城市的品质;人类精神,更是支撑生命的脊梁!沈浩的精神是什么?让我们听一听在“感动中国”里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对沈浩的评语吧:“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投稿邮箱:【 zhongguo_xianfeng@163.com 】
返回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文章获评星级:
网站推荐理由:
本文作者权利:
权利时效起止: 自登载日起一个月
原创文学
调研之窗
案例评析
文章信息
荣誉殿堂
相关文章  
和县善厚镇:疏通交通“经脉” 构筑振...
名人有泪不轻弹
凡人善举传播正能量
和县善厚镇:滁河抢险战犹酣
关注成长心灵播种灿烂明天
和县善厚镇:绿水青山带笑颜
安得广厦寒士欢颜
上一条信息:错乱的时空 下一条信息:宝鸡市行政中心北坡顶牌坊楹联及行政中心文化墙赏析
中国先锋头条网  ©2015-2022  版权所 违者必究
网址:http://www.zgxianfeng.com  投稿邮箱:zhongguo_xianfeng@163.com
本网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品控技术网 TOP图标库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IDC主机测评 三秦人才网 陕西锦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