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深情地表示“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并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始终厚植人民情怀,带领群众在新征程中有劲头、有盼头、有奔头,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人民信任是最大动力,信任人民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只有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才会顶天立地。深刻领悟人民信任的动力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扎根到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对人民群众充满真挚的感情,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他们的需求当成工作的着力点,将人民的期待作为执著前行的航标灯;是否充分意识到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始终牢记相信人民必然能披荆斩棘、冲破关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透彻了,并切实付诸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之中,才会对人民群众保持敬畏、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半心半意。
当前,虽然大多数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抓落实,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听民声、知民心、察民意、解民忧,摸准群众心声脉搏,倾听百姓当前需求,扎好党群关系的根基,搭建干群连心桥。但仍有干部身不进基层,脚不沾泥土,有的下基层只到乡镇一级,察情访民只看材料汇报,一遇不满之声就沉默,一闻尖锐难听的话语就挂机、就转身;有的基层单位,得知相关领导要来调研,便精心安排路线、精心设置“盆景”,精选访问对象,让调研报告失去献计功能;有的身心分离,把调研弄成到基层打卡,回来作为业绩上报。这些装样子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不想去解决群众正面临的最焦心的民生问题,就是将“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当作一种指标来完成。时间一长,就会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抬头,与人民群众的“心距”就会越拉越大,工作开展就会越来越难。凡此种种,都需要在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加以克服、防微杜渐,切实保持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如何,使命担当怎样,人民群众的评价就是一把明亮的标尺。我们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最大动力”和“沉甸甸的责任”之时,深切地感受到各级干部心怀群众的理念铸就的时代性、重要性、紧迫性。既要深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切实把人民的疾苦和不满当成自己父母的内心呼唤。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实现经济发展的指标与群众民生舒适感指数一道提升。河北省新乐市东王镇人民政府 姚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