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草长莺飞。蓝天白云下,杨光富开着三轮车行驶在山间的生产便道上,似乎心情畅快,精神抖擞。 今年43岁的杨光富,12年前,还是居住在德江县沙溪乡一个不通路、不通水、不通讯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石山区,是桥岩村杨家组的一个贫困户。
要想富,谋出路。杨光富搞过养殖,因为没有足够的牧草资源越冬难;种过烤烟,因为没公路运输难。从小在石山区长大的他,深知自己儿时读书求知的艰难程度。要想在自己手上摆脱贫困,让年迈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谈何容易。 “我的脱贫致富出路究竟在哪儿?”杨光富反复问自己。 2004年,仲夏的一天,烈日当空。杨光富夫妇顶着烈日抢薅二道包谷苗,尝够了“汗滴禾下土”滋味。傍晚回家的路上,一个“搬出大山,创业致富”想法由然而生。 杨光富敢为人先的大胆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配合。同年底,一家七口从桥岩村搬迁到万坝社区集镇上租房居住下来,成为一个易地脱贫搬迁户。 10多年来,杨光富铆足了吃奶的劲,携手妻子在脱贫攻坚道路上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摸爬滚打,种烤烟,当泥水工,开羊肉粉馆,做生漆匠,最多时还养过108只黑山羊。 2013年间,一场左脚无缘无故疼痛重病,迫使得他不得不放弃初具规模的黑山羊养殖业。 在杨光富心里,养羊需要跑山路,养猪也需要大量劳动力跑路采集青饲料,养鸡鸭,不具备应有的条件,不行。但是,他坚信总有一条适合他杨某人的致富路。 俗话说:“放牛得耍,放马得骑,放羊子脚板都跑脱皮”。病痛中,杨光富悟出了养牛致富路。他想,牛不仅可以圈养,还可以减少劳动力天天往山上跑,而且更重要的是牛还很少生病。 就这样,杨光富先后投入11.7万余元,修建养牛场,前后从务川县绥阳镇养牛基地购进28头西门达尔牛犊,决心在肉牛养殖上搏一搏。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光富购进粉碎机,采用春夏牧养、秋季大量收购包谷干粉碎加甜酒曲发酵,“储藏+玉米面+米糠”解决冬季缺乏粗饲料圈养的办法饲养肉牛。仅仅一年时间,他不仅收回了成本,还略有结余。 如今,杨光富家存栏即将出栏商品牛17头,和能繁殖母牛5头。他坚定地告诉笔者,到年底,商品牛可以全部出售,应该收入20来万元。“今年的收入都是前期投入产生的利息哦”。杨光富心里乐滋滋的,脸上绽放出了成功的喜悦。 杨光富成了当地创业致富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带动下,一部分青年农民也加入到创业致富中来,齐心组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共同创业致富路。 经过不断地打拼,杨光富一家实现了“般得来,住得下,能致富”的夙愿。(贵州省德江县沙溪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